今天是倉頡的生日。傳說我國的文字,最初就是由倉頡創造出來的。其實我國這種最富有圖案和線條之美的文字,應該是很多人在長時間內,貢獻他們的智慧,漸漸創造、形成的。或許在這漫長的過程中,倉頡有過特別重要的貢獻,後來的人就把造字的功勞都給了倉頡。現在,我們就來說說關於倉頡造字的故事吧!
上古時候是沒有文字的,人類把事情都記在腦子裡。可是人的頭腦記不下太多的東西,怎麼辦呢?就有聰明的人想出打繩結作記號的方法。在繩子上打一個結,表示一件事情;打兩個結,表示兩件事情。大事就打大結,小事就打小結。這樣,就能幫助人們記得:昨天打了一隻山豬;明天必須上山採果子等等事情。
##CONTINUE##
但是,時間久了,有時候看到自己以前打的繩結,卻想不起來到底是什麼事。於是,也有人用圖畫來記事情。譬如:昨天打了一隻黑熊,就在木頭上畫一隻大熊;抓到一隻野兔,就畫一隻兔子……。
傳說倉頡是黃帝時候的史官,專門負責把天下各地發生的大事記錄下來。各地發生的事情這麼多──發生戰爭要記,得到一塊土地要記,有月蝕要記,有水災、旱災也要記,就連黃帝拜天地也要記。身為史官的倉頡,大概可說是天下最忙碌的一個人,他天一亮就拼命的打繩結、畫畫兒,想把事情一一記錄下來,直到太陽下山還不得休息,實在太辛苦了。
倉頡倒不怕辛苦,令他煩心的是,畫的一件件圖畫,只有他周圍的人比較瞭解,其他的人就不一定看得懂,更無法流傳給後代了。比方有時候,他用心畫了一個圓圓的太陽,偏偏卻有人以為那是一輪滿月,所以怎麼能夠盼望後代的人會看得懂呢?知識和經驗沒有辦法傳播、教導給別人,凡事只有靠自己去摸索。所以,那時候的人類是生活在一個進步很慢的「黑暗時代」。倉頡常常一邊埋頭打繩結或畫圖,一邊喃喃自語:「這些事情真重要啊,我要是能讓大家都知道就好了。」
一個春天的早上,倉頡工作累了,手也酸了,就獨自跑到河邊去休息一下。他坐在石頭上,望著清澈的河水,一面還在想著用什麼方法來記事,才能大家都懂。想著想著,突然發現河邊有一隻巨大的烏龜,正笨手笨腳的往岸上爬著。「喝!這隻烏龜可真大得嚇人,恐怕很老了吧!咦,龜背上好像畫了什麼?」倉頡好奇的走近去看。
這隻大龜背上的殼是紅色的,可能是年紀太大了,佈滿一塊塊六角形圖案的龜殼上,又裂了一條一條青色的花紋。倉頡仔細一看,覺得這些青色的線條有的像山脈起伏,有的像水波流動,有的像筆直的樹幹。靜靜的看了半天,倉頡突然用力一拍大腿,高興得大叫:「對啦!我們不是也可以用簡單的線條?畫出每個東西的樣子嗎?再統一這些圖像的畫法,教給大家認識,甚至後代子孫也能夠懂得。哈哈!好極了!這樣太陽就是太陽,月亮就是月亮,再也沒有人會分不清了。」
從那天以後,倉頡開始留心四周的景物:太陽、月亮的形狀,鳥獸、蟲魚的樣子,人的動作,器物的外形以及草木的姿態……。據說倉頡長了四個眼睛,所以,對事物的觀察比別人仔細。他發現每樣東西都有他的特點,真是越看越有趣。
接下來,倉頡就開始利用線條,制定代表每樣事物的圖形了。例如太陽的光芒四射,他就用「日」來代表太陽;月亮的特色是它的形狀有圓有缺,每天都會改變,他就乾脆用「月」來代表月亮;山是有高有低起起伏伏的,所以「山」就是山;水是有波有浪曲曲折折的,所以「川」就是水。又比方,用簡單的線條鈎出人站立的側面圖象「人」,就代表人;而「鹿」就代表頭上長角的鹿了。
倉頡越創造越高興,他又想到如果把幾個圖象結合起來,就可以表達比較複雜的意思。例如「旦」表示早上太陽從地平線上昇起來;「射」就是一隻手把箭搭在弓上去射。
最妙的是,把這些圖畫似的文字連起來寫,可以記錄下完整的事情。比方連著寫「旦人射鹿」,就是說明了:早晨有一個人射了一隻鹿。
中國最早的象形文字就這樣發明了。從此以後,倉頡記錄天下大事的工作可方便了不少。他再也不用一天到晚打繩結、畫圖畫的埋頭苦幹個沒完,只要輕輕鬆鬆的用簡單的線條鈎畫出文字,就能表達各種意思。
後來,因為這種象形文字並不難學,所以學會使用的人越來越多,又有人在倉頡立下的基礎上,繼續創造新的字,或者改良、簡化舊的字。經過一代一代很多人的努力,才發展成我們今天使用的文字。仔細看看,我們今天所寫的日、月、山、水、人、鹿、旦等等文字,不是還有最早的影子在裡面嗎?
傳說倉頡造成文字以後,天上忽然掉落下一陣陣香噴噴的米,好像在慶賀文字誕生,人類獲得了傳播知識、創造文明的工具。到了夜裡,卻又聽見從黑暗中斷斷續續的傳來鬼怪的嚎哭聲,好像在哀傷文字產生後,人類就可以脫離黑暗的時代,不再受鬼怪迷信的控制,勇敢的前進再前進。
也許,四隻眼睛的倉頡已經看見了這樣光明的未來。我們今天擁有自己優美、進步的文字,是不是應該好好珍惜和運用呢?
2009年4月25日 星期六
三月三十日(倉頡誕辰) 倉頡造字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0 意見:
張貼留言